央视美女主播走进茶山,专题介绍韶关白毛茶!清明叹广东好茶
春风十里茶飘香,又是央视一年采茶忙。4月4日,美女明叹CCTV-1央视综合频道清明节特别制作《茶语清明》节目开播。主播走进专题在清明时节,茶山茶清央视主持人王嘉宁前往广东韶关寻茶踏青,介绍j9携一缕茶香邀全国人民品茗。韶关
春茶,是封存春日韵味的时间胶囊。韶关白毛茶,是汇聚山川灵秀的自然馈赠,也是岁月沉淀的雅致诗篇。在《茶语清明》节目中,王嘉宁与红山镇制茶人李智敏共同体验了采茶、制茶、品茶的完整过程,深入感受了仁化白毛茶的独特风味。王嘉宁在现场品鉴后,对仁化白毛茶的清香与兰花香赞不绝口。
央视CCTV-1综合频道《生活圈》视频截图。
红山镇是仁化白毛茶的原产地,素有“中国原种白毛茶之乡”的美誉,产茶制茶历史悠久。这里出产的仁化白毛茶具有芽头肥硕、银豪满披、滋味甘醇、带兰花香的四大特色,在明朝嘉靖年间已成为朝中贡品,如今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白毛茶芽尖。
茶中故旧是韶关,韶关好茶,不止仁化白毛茶。这座来自广东最北的岭南名郡,种茶历史悠久。在唐朝开元年间,岭南名列全国八大茶产区,韶州是岭南四个产茶基地之一,曲江茶为全国48种贡茶之列。
节目中,韶关市博物馆馆长何露向主持人介绍了韶关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早在1200多年前,唐朝“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中记载:“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到民国时期,韶关著名的茶已有乐昌沿溪山白毛茶、仁化白毛尖、乳源红茶、罗坑红茶、南华茶、黄坑茶、始兴红娘茶、清水茶等。
沿溪山茶场。林德荣 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茶叶本身,节目组还展示了茶叶与非遗制作技艺畲族乌饭、仁化米饼相结合的特色小吃。这些融合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的美食,不仅丰富了节目的文化内涵,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且将新火试新茶,一片叶子带富一方。韶关地处北纬25°的南岭南麓,是茶叶生产的黄金纬度带。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良好的市场环境优势和实干的创新开拓精神,造就了韶关茶历千年而长兴。2023年,韶关市茶产业面积达9.4万亩,产量0.63万吨,综合产值超10亿元。其中,乐昌沿溪山白毛尖、曲江罗坑茶和仁化白毛茶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区域公用品牌,在全国各类茶叶评比中屡获金奖,造就了一张张香气四溢的韶关名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韶关市通过QS认证的茶叶企业有23家,仁化白毛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在2023年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韶关“红山银刀”白茶获得殊荣,白毫银针、白牡丹王同时获得全国名优茶质量推选评比大赛的两个特等金奖,全国白茶类仅有四个特等金奖,“红山银刀”就独占二个。
仁化红山银刀白牡丹王。张伟 摄
韶关,给世界一杯好茶。每一片茶叶都蕴藏着大自然的精华,每一缕茶香都述说着韶关的传奇。此次《茶语清明》节目通过央视这一国家级媒体平台的播出,不仅让韶关茶再次走到“聚光灯”下,展现了韶关茶叶的独特魅力,更提升了韶关茶文化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缕岭南茶香,正以绚丽姿态让全国人民认识韶关,韶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茶经”正在续写。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韶关茶叶将继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贡献更多的力量。
【记者】蔡丹燕
【来源】南方农村报
- ·从中国雅安到法国巴黎 大熊猫又一次“中法相遇”
- ·6月14日来北京路喝一口英德红茶,与茶圣抵偿千年遗憾
- ·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到我市指导
- ·即将正式上线!珠海低空空中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已初步架设完成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公开情况(第五批)
- ·事关高考志愿填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温馨提示→
- ·促工业品下乡 农产品进城
- ·建设高标准农田8.64万亩 超计划任务1.02万亩
- ·提高医疗水平 造福广大病患
- ·【粤游记】嘘~我发现了这个村的秘密!
- ·我市增效扩容改造项目门坎石电站投产发电
- ·集中力量打好双攻坚战 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不跑不闹杀人嫌犯束手就擒
- ·稳居“第一票仓”!广东上半年电影票房28.07亿元
- ·乡村学校少年宫让农村孩子展翅高飞
- ·端午艾草香、关注眼瘦弱,校园中医药横蛮行动走进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