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时讯视界

时讯视界

世界客都梅州一周两盛会!三位名匠渊源深

时间:2024-12-27 18:43:07 出处:知识阅读(143)

11月28日,由菲尔兹奖获得者、客都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院士发起的梅州j9卡拉比-丘(梅州蕉岭)数学大会在梅州市蕉岭县开幕。这位祖籍蕉岭的周两数学大师,把顶尖数学盛会带回蕉岭,位名令家乡人民动容。匠渊

丘成桐院士在卡拉比-丘(梅州蕉岭)数学大会上致辞。源深 (高讯 摄)

就在一周前,世界盛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也在梅州举行。客都林风眠,梅州这位融合中西方艺术的周两殿堂级人物也是梅州人,于1900年11月出生在梅江区西阳镇白宫阁公岭村。位名

林风眠纪念馆。匠渊(连志城 摄)

林风眠和丘成桐,源深一人为艺术大师、世界盛一人为数学大师,看似所攻专长不同、所处年代不同,但经过仔细考究,在两人之间的关系中,因为著名教育家梁伯聪这位关键人物,有了很深的渊源。近日,本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和查阅文献史料,梳理他们的相互关系,深入挖掘他们的家族故事。

梁伯聪引林风眠走上艺术路

百年巨匠林风眠倾一生之力“为艺术战”,是现代美术“中西融合”开先河者。在林风眠的艺术之路上,不得不说起中学时期的j9其中一位引路人梁伯聪。

百年巨匠林风眠是现代美术“中西融合”开先河者。(林翔 摄)

1914年,林风眠15岁,越级考入省立梅州中学,遇到恩师梁伯聪和黎茂仙。梁伯聪是梅州晚清最后一批秀才,望杏坊黄泥墩鹤和楼人士,民国梅州文化名宿,曾著《梅县风土二百咏》一书,有“半部嘉应州志”之誉。他工诗文,善书画,在民国广东教育界是德隆望尊之辈。林风眠一生中国传统艺术修养,也受到梁伯聪和黎茂仙的重要影响。

关于林风眠与梁伯聪的故事仍流传至今。从梅州中学考上北京大学的乡贤温克威撰写的《七年前的林风眠》一文中讲述:“七年前我还是一个低年级中学生,班上的图画教员梁先生(梁伯聪),用的是奖掖式的教授法。上图画课时,他老先生当掖了一大捆高级生成绩优良的图画,八字脚步慢慢地走来,……然后把带回来的图画,一张一张的给我们看,并说谁擅长什么,谁的天才最高,以示鼓励。我们玩赏最多的就是林先生的作品,梁先生最称赞的也是林先生。”

林风眠先生画作《无题》。(高讯 摄)

而梁伯聪给林风眠打120分的故事便由此而来。据梁伯聪的儿子梁挺生所著《六十年烟云》中记载,梁伯聪在课堂上展示了林风眠的国画习作,问学生们应该给多少分。同学们说应给满分100分,梁伯聪说不可以。然后,他接着说:“这100分只是给他完美的绘画,可是他画中所表露的艺术潜质,已超越他的学历。那就是说,他的画是超水准的,应得120分,这是破天荒给的分。”

林风眠画笔下的“仕女图”在西阳镇七彩稻田中呈现。(林翔  摄)

1943年,林风眠曾作一幅水墨画《竹石》赠予梁伯聪,题跋“伯聪吾师指正。生林风眠,民国三十二年”。此外,林风眠在担任杭州艺专校长期间,还曾为家乡城西学校成立20周年庆典题词,而当时城西学校的校长梁寅恩正是梁伯聪的堂弟。

梁伯聪风范口碑濡染丘成桐

梁伯聪毕生以教育为业,培养出林风眠、李金发、钟皎光等一大批名人。同时,梁氏是书香世家,家学渊源深厚,梁伯聪的女儿梁若琳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养成传统中华文化妇女美德。1940年,梁若琳与蕉岭县文福镇白湖村羊岃自然村人丘镇英结婚。1949年,他们在汕头生下儿子丘成桐,同年移居香港。

1936年梅州中学毕业生合照,梁伯聪(右二)(刘奕宏 摄)

记者日前来到丘成桐的堂兄丘成焕家中,向他了解丘镇英与梁若琳的故事。丘成焕向记者展示了他珍藏的《丘成桐诗文集》。其中,由丘成桐根据母亲生前介绍所写的《怀念母亲》一文中,记载了丘镇英与梁若琳结缘的由头:“二十一岁时,由父母双方之老师介绍认识父亲。”丘成桐在此次数学大会上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当时我父亲在蕉岭、母亲在梅县,我想是我父亲的一个老师撮合他们”。

丘成焕向记者展示了他珍藏的《丘成桐诗文集》。(罗欢欢 摄)

几经探访,记者联系上了当年丘镇英与梁若琳的介绍人陈昶椿的儿子陈联泰。“解放前,我爸爸曾在梅州中学教书,梁若琳是他的学生。他觉得梁若琳很有家教,很有礼貌,就介绍了她和同是蕉岭人的丘镇英认识了。”陈联泰说,他曾与丘成桐的弟弟丘成栋通过信件,也还留存有父亲写给丘成栋的信件。

梁伯聪与丘镇英的翁婿情挚,梁若琳与丘镇英的夫妻情深,在《怀念母亲》一文中也有着最鲜明的体现:“外祖父梁伯聪为前清秀才,在广东省立梅州中学任教三十多年,桃李满天下。外祖父好吟诗作画,与父亲常有唱和,可谓门第清华之家。”“外祖父又极为欣赏父亲丘镇英,在父母订婚时还贺诗一首,我们小时候均能背诵。婚后,母亲和父亲一直很恩爱,母亲对父亲一直温柔体贴,这都是从小受外祖父熏陶的缘故。”

梅州中学老校门(资料图)

丘成桐出生于书香门第,受到祖辈的深刻影响、文化熏陶。他说:“我从小到大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保持着农村的作风,到了香港也常常讲起祖父做学问的事情和关于国家的事情。我没有见过外祖父,但他的字写得很好,诗也写得很好,他在父母结婚时曾写下一首很长的诗,被父亲挂在客厅。我每天都能看到,熟背于心,这首诗主要讲怎么做学问,还夸奖了父亲,也表达了对百姓的关怀,对我影响很大。我也没有见过祖父,但祖父和外祖父都通过不同的途径,让我传承着家族文化。我对蕉岭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很大程度都是来源于家庭的言传身教。”


三位巨匠渊源悟出“两相似”

林风眠、梁伯聪与丘成桐之间的关系,已然清晰。但通过对其家庭、经历及有关文献史料的研究,发现他们之间不仅渊源颇深,还有一些相似之处。

相似之一:善于接受新事物

林风眠故居 (吴腾江 摄)

林风眠虽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石匠家庭,但从他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中,可以看出他身上富有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思想。1919年12月,林风眠自梅州中学毕业后负笈西行,求学法国巴黎。他用尽一生调和中西方艺术文化,开创了“东西融合”艺术道路,创造了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的重要篇章。

梁伯聪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家族中也不乏崇尚中西方文化思潮的例证。他的儿子梁挺生在他的教导下,从小勤奋读书,曾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梁挺生回到香港开办学校,曾任圣若望英文书院院长。数年后举家迁往美国,任美国国际学校校长。梁伯聪的侄子梁伯强从梅县乐育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并于1924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梁伯聪的另一位侄子梁仲谋亦于德国留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丘成桐的家族中同样有着融汇中西文化的“基因”。丘成桐的祖父丘集熙是清代秀才,状师(即以前乡间的律师)、中医师,常赠医施药,为乡亲所敬仰和崇拜。丘成桐的父亲丘镇英是著名教育家,193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翌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丘镇英与钱穆、凌道扬、张发奎等学者深交,著书《西洋哲学史》留世。而丘成桐则于196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提前修完四年课程后,获推荐留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22岁博士毕业,25岁任副教授,27岁攻克世界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33岁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相似之二:重视国学文化

崇文重教是客家人的传统。林风眠的父亲家传为石匠工艺,能书画。林风眠少时起便接受启蒙教育,受到国学氛围的熏陶。就读梅州中学时,林风眠曾住在梅城道前街林家祠,经常到黎茂仙家学诗和篆刻,其早年的绘画有岭南画派的风格;林风眠课余爱读古籍诗文,与好友林文铮、李金发等一起组织了“探骊诗社”并任副社长,切磋诗艺。此外,从林风眠的诗作中,也能看得出他的国学功底。

梁伯聪乃书香世家,自幼博览群书,立志传扬国学。他擅长诗书画,作品显现出深厚的国学功底,融汇了客家民歌的纯朴风格。“平居躭(耽)吟咏,著酣雪楼诗钞,谓诗歌宜厚人伦、美教化,以觇风俗得失,所著梅县风土二百咏,轸时艰而道民隐,有刘梦得竹枝之遗风,闲为书画篆刻不懈而及终古。”在梅江区三角镇仙鹤山庄内,国学大师饶宗颐为梁伯聪题写《墓志铭》中,高度评价梁伯聪的诗文有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影子”,独树一帜,自成风格。

镇英园。(吴腾江摄)

无独有偶,饶宗颐也曾为《丘镇英教授文集》作序。记者在刚刚揭牌的镇英园哲学史广场上看到,《丘镇英教授文集》序中写道:“蕉岭丘氏,以诗世其家……及余执教香海,识沧海后人镇英教授,以诗论交,既欣德之有邻,又喜其能嗣家声,为斯文彪蔚。梅州多雅士,竞以诗鸣,君尤轶群颖出。”由此可见,丘氏的家学底蕴同样深厚。

《丘镇英教授文集》序。(刘奕宏 摄)

丘成桐从小耳濡目染,文学修养也很出众。据丘成桐回忆,父亲时常督促他和兄弟们勤练书法,要求他们念唐诗、宋词,背诵古文。这些文章,到现在已经成为他做学问和做人的态度。

林风眠、梁伯聪与丘成桐都是梅州的名人,他们之间的师生缘、亲缘是梅州文风鼎盛、风雅相传的真实写照。梅州素有“文化之乡”之美誉,自古文风鼎盛,文脉绵长,人才辈出,培养了一大批文人巨匠,当中不少文化名人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

本报记者:王玉婷 李艳良 林丽妙 刘巧

刘奕宏 李锦让亦对本文有贡献

制图:崔亮玥

编辑:罗欢欢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