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跨省转学“一网通办”!修订版《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印发
据教育部消息,一网通办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学生修订小学提升学籍管理规范化、跨省九游科学化、转学数字化水平,版中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生学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修订。籍管近日,理办新修订的法印《办法》正式印发。《办法》分为总则、一网通办学籍建立与更新、学生修订小学学籍变动管理、跨省保障措施、转学九游附则五章30条。版中
据悉,生学《办法》遵循合法性、实用性、连续性、科学性基本原则,充分回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对学籍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充分考虑学籍管理可行性基础上,将当前学籍管理面临的需求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大程度反映到《办法》修订稿中。
《办法》做了六个方面的修订。一是明确了学籍、学籍信息、学籍管理、学籍档案的定义,对学籍信息、学籍管理、学籍档案明确地做出了类型划分。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省、市、县、校各级学籍管理部门的权力、职责,对学籍管理权进行合理调整,赋予地方学籍管理部门相应的自主管理权。三是优化信息系统架构,明确国家学籍系统采用一级部署、五级应用模式,并对国家学籍系统与地方学籍系统职能进行了合理定位与区分。四是解决学籍管理突出问题,突出了教育公平,对跨省转学、省内转学等学籍变动条件进一步做了细化规范。五是回应特殊学籍管理需求,对特殊教育学生、专门学校学生、境外学生、高中阶段职普融通项目学生等类型的学籍管理做出规定,为推进基础教育相关改革提供支撑。六是优化学籍应用服务和人文关怀,对学生教育数字身份、学籍管理移动端建设、减证便民等作出明确规定。
其中,《办法》对学籍的定义作出了调整。如第3条规定学籍是学生在学校就读的身份标识,凡在依法依规设立学校就读的学生均需建立学籍;学籍信息包括基础学籍信息与非基础学籍信息。第4条规定学籍管理是根据有关规定对学生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等进行的记录、核实、处理,包括传统媒介管理与数字化管理两种方式。第6条规定学籍档案内容包括学籍信息及相关材料,形式有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种。
针对当前学籍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办法》突出了教育公平,对跨省转学、省内转学等学籍变动条件进一步做了细化规范,对空挂学籍、人籍分离、重复学籍等问题均做出了回应。如第15条规定学生转学时,转入学校应通过国家学籍系统启动学籍转接手续,转出学校及双方学校学籍主管部门予以核办。转入、转出学校和双方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生学籍转接的核办工作;转出学校须对电子学籍档案备份保留,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复印件;纸质档案复印件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进一步简化跨省转学材料,实现跨省转学“一网通办”。第25条规定学校应当至少每学期核准一次学生学籍,确保人籍一致、学籍变动手续完备、学生基础学籍信息和学籍变动信息准确;严肃、及时处理检查中发现的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问题。
特殊教育学生、专门学校学生、境外学生、高中阶段职普融通项目学生等类型的学籍管理要求比较特殊。《办法》对这些学生学籍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确保了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切合。如第10条规定获得当地入学资格的境外学生(含港澳台、外籍学生)或中国居民的外籍子女应持有效身份证件到所接收学校登记信息、办理入学并注册学籍。第11条对专门学校学生、特殊教育学生学籍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第14条规定适度放开特殊教育学生学籍变动权限,情况特殊的可以允许其降级就读。第27条规定海外中国学校、在港澳地区举办的内地课程学校为学生注册学籍,由国家学籍系统单列管理学籍信息,学籍管理规定另行制定。第28条规定高中阶段学校举办普职融通类项目的,根据本省职普融通教育有关规定开展学籍管理。
此外,《办法》还对学籍管理工作安全制度和学籍数据信息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学籍数据和学生信息安全。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李婷
- ·全国一线城市集体发“房票”,意味着什么?
- ·造谣“上海财政紧张向寺庙借款100亿”,一男子被批捕
- ·陆家坝道路全程具备通车能力
- ·噩耗突至 儿患白血病 家庭困难 父急求救助
- ·格力电器通报维权进展:3人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 ·实名举报违反党纪政纪者每案奖500元
- ·我国5G用户达9.5亿户 累计建成5G基站近400万个
- ·来2024南国书香节看四会兰花,感触“父爱如兰”
- ·今晚调油价!汽、柴油每吨分别上涨230元和220元
- ·我国5G用户达9.5亿户 累计建成5G基站近400万个
- ·解放军将于中缅边境我方一侧组织实兵实弹演习
- ·一箭十星!我国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3组卫星
- ·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一只黑熊从笼舍脱离,搜寻工作正在进行
- ·总台南海之声推出首部仙宾礁生态调查纪实片《假如仙宾礁会说话》
- ·一鹿高歌!吉林东丰梅花鹿勇夺天下首届县域品牌擂台赛金奖
- ·来2024南国书香节看四会兰花,感触“父爱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