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抗烧结催化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新华社合肥3月10日电(记者戴威)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国科该校曾杰教授团队通过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抗烧攻克了甲烷干重整反应中催化剂极易烧结失活的结催进展AG超玩会难题。相关研究成果3月10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材料》。化剂
超细金属纳米颗粒因其超高的研究原子利用率,在多相催化领域备受青睐。得新然而,国科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抗烧这些纳米颗粒极易受到高温等影响,结催进展从而自发聚集并导致活性降低,化剂该过程被称作烧结。研究AG超玩会发展超细金属纳米颗粒的得新抗烧结策略,是国科催化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
此次研究工作中,抗烧研究人员基于对烧结路径的结催进展深入理解,创制了一种纳米岛结构催化剂。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在载体与金属颗粒之间嵌入一种均匀分布、小尺寸且互不相连的金属氧化物团簇,其因岛状结构被命名为纳米岛。相较于载体,纳米岛对金属颗粒锚定更强,因此颗粒无法整体迁移烧结。此外,纳米岛之间互不相连,从颗粒表面脱离的金属原子难以跨岛迁移。通过同时切断两种烧结路径,纳米岛结构有望显著提升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
为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研究人员首先在氧化物与载体间构建强吸附作用,通过高温受控团聚获得小尺寸、高密度的氧化物纳米岛。通过将电性匹配原理和溶剂蒸发结合,研究人员实现了金属在纳米岛上的精准落位。针对常见的载体、纳米岛、活性金属,研究人员发展了纳米岛结构催化剂的材料库。其中,二氧化硅负载的氧化镧纳米岛对钌纳米颗粒的稳定效果尤为突出。研究人员将该催化剂应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以验证其抗烧结性能。此反应因其在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
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够实现单程400小时的稳定转化,且反应后钌纳米颗粒的尺寸仍维持在1.4纳米,完美应对了因高温等因素导致的失活困局。通过定制活性金属和载体,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有望为多种催化反应中所面临的烧结失活难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国家消防救援局: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 ·老城区爆发破费新去世气愿望!福建龙岩“红古田”特色农产物进穗展销引热销
- ·沿海多地又见海水倒灌 对比上次有何异同?专家解读→
- ·中国男篮大胜蒙古男篮 亚洲杯预选赛第二窗口期获全胜
- ·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落地: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
- ·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启动
- ·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市场监管部门公布制止食品浪费行政处罚典型案例
-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决出首个一等奖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0.9% 广东1—2月份经济数据公布
- ·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发布联合声明 呼吁加沙停火
- ·一“展”看遍RAS循环水历程!智能反冲洗、全自动测水、臭氧、纯氧、温控……都来了
- ·多部门详解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政策措施
- ·畲族歌舞架桥梁,博港乡亲心连心
- ·货车漏油传染近60公里路面,汕梅高速多方联动紧迫处置
- ·国防部:中美防长未举行会晤 责任完全在美方
- ·这台“超级显微镜”能看到文物内部?一起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