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土旱地也能种水稻,广东计划推广种植100万亩节水抗旱稻
8月3日,沙土水抗在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澳农基地500亩的旱地划推旱稻稻田里,水稻长势喜人,种水植万AG超玩会入口丰收在望,稻广东计引来全省10多个地市的广种农业局都派代表前来参观调研。
这片稻田有什么独特之处?原来,亩节这里是沙土水抗复垦旱地,种植了由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院长罗利军研发的旱地划推旱稻节水抗旱稻,不用浇水减少施肥,种水植万也能实现稳产。稻广东计AG超玩会入口
节水抗旱稻为广东的广种撂荒复垦地提供了新的种植选择。罗利军表示,亩节未来5年,沙土水抗这一水稻新品种计划将在广东推广种植约100万亩。旱地划推旱稻
工作人员演示节水抗旱稻收割。
“望天田”变成“保产田”
澳农基地总经理吴坚介绍,这里原是一片香蕉园,经过年初的土地整治作为水稻田,却因为是沙质土壤,保水保肥性差,也没有良好的灌溉条件,复垦后并不适用于种植普通水稻。
今年4月,他选择在这里引进了节水抗旱稻“旱优73”与“旱优78”进行示范种植,由华农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如今即将收割,亩产量预计超500公斤,超过了目前广东水稻种植的平均亩产量。
同时,在用水用肥、种子用量和稻田管理等方面,种植节水抗旱稻都降低了成本。例如,全生育期只浇灌3-4次“跑马水”,主要依靠降雨,灌溉用水减少了一半以上;化肥使用量则减少了30%。
“以往我们种水稻,一亩地需要70-80斤化肥,而现在只需要35斤。”吴坚说。
工作人员在现场检查节水抗旱稻生长情况。
罗利军介绍,节水抗旱稻不仅能像普通水稻一样保持高产量和优良品质,还具备节水抗旱能力,使水稻生产摆脱了对灌溉用水的过度依赖。
这一系列技术相关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目前,在全国多个省份,节水抗旱稻已经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如安徽省种植面积已达200万亩。
计划5年实现撂荒地复耕100万亩
广东省自2018年起引进节水抗旱稻种植,如今年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今年2月,华南农业大学在校长薛红卫牵头之下,引进了罗利军教授团队,并成立了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计划在广东因地制宜推广种植节水抗旱稻。
在许多人心中,广东并不缺水,为何还要引种节水抗旱稻?
罗利军说,广东是人口大省,但近年来水稻产能不足,每年大米缺口达400万吨左右,粮食自给率不足30%,而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却连年下降。
基于广东省粮食安全需求,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提出了“5年实现撂荒地规模化复耕100万亩,新增稻谷产量4亿公斤”的目标。
节水抗旱稻能适应多种种植场景。在常规水田种植时,它能保持与水稻相当的产量和米质。同时,它也能在旱地、撂荒地及山坡地上种植,拓宽了水稻的种植范围。
“引种节水抗旱稻不仅能实现撂荒地的复垦复种,在部分中低产水田取代传统水稻品种还可以稳定甚至增加产量。”罗利军表示。
【文字】南方+记者 李秀婷 见习记者 谢望海
【摄影】南方+见习记者 谢望海
- ·雅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 ·梅州客家山歌唱响羊城!客家围屋、松口古镇等亮相小蛮腰
- ·连续12年!梅州市再次获评2020
- ·2023年梅州中考结束!预计7月7日放榜!
- ·勇抢“黄金72小时” !中国地震局第二批专家赴缅开展地震救援
-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梅州市艺术学校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
- ·梅州火车站端午期间加开广州方向临客
- ·以“练”为战!揭博高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
- ·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 ·九龙夺锦 竞标争先!梅州大埔龙舟赛:三河镇和谐号龙舟队夺冠
- ·离梅、返梅必看!梅河高速发布端午出行指引→
- ·梅州市第二十一次(蕉岭)百人诗会暨首届“仓海诗廊杯”诗词大赛颁奖大会隆重举行
- ·提高专业素养 促进幼儿成长
- ·端午假期“不打烊”,梅州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热热热”!
- ·7月7日开始报名!2023年秋季梅州市民办小学招生系统即将上线
- ·梅州火车站端午期间加开广州方向临客